nbsp; 0.0 0.22 14 3.198 -0.055 0 3.171
8 A 10.0 -0.36 0.0 14 9.676 0 0.09 9.721
输出结果中("T" 1)表示冲裁零件板料厚度为1毫米;("MATERIAL" ("A3" 373 2))表示冲裁零件材料为A3钢,其后的参数表示A3钢材料的性能,其极限强度为373kg/mm
2,,属于第2类冲压材料; ("Z" (0.05 0.07))表示冲裁间隙为0.05~0.07。这些数据将被后面的程序调用。随后是经过程序处理的冲裁件尺寸,经过程序计算得到的冲裁基准模刃口尺寸和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基准模具刃口的CAM尺寸。
冲裁件尺寸数据包括序号、类型、尺寸、上差、下差和精度。序号列数据表示冲裁件尺寸输入顺序,类型列数据表示输入的冲裁件尺寸类型,尺寸表示输入零件的基本尺寸,上差表示输入零件制造公差中的上偏差,下差则表示下偏差,精度表示冲裁件的制造精度。自由公差的冲裁件尺寸按照IT14级精度处理,输入时无需考虑尺寸的上偏差和下偏差,输出时程序按照其精度自动找出公差值。冲裁件尺寸输入时给出公差值的,系统程序则找出对应的尺寸精度值。冲裁件的尺寸精度能够反映出它的冲裁工艺性。
冲裁基准模刃口尺寸包括刃口基本尺寸、刃口制造公差的上偏差和下偏差。这些数据用来检验制造的模具刃口是否合格。
CAM尺寸被用来产生模具刃口的数控加工指令。如前所述,数控加工指令产生于AutoCAD图形,因此CAM尺寸又被用于产生冲裁零件图形。CAM尺寸取在刃口尺寸公差带中间。图4-5是根据CAM尺寸绘制的冲裁模刃口图形,该图形用AutoCAD直接绘制。冲裁模刃口图形和前面输入的数据奠定了冲裁模系统后续模块的工作基础,以后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
第四节 冲裁零件的工艺性判别
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主要包括冲裁件在形状和尺寸方面以及在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的一些指标。
在形状和尺寸方面,冲裁件的外形或者内孔应该避免尖锐的清角,在各条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宜有适当的圆角半径。冲裁件的凸出悬臂和凹槽宽度不宜过小。冲孔时孔的直径也不宜过小。最小冲孔直径与孔的形状、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厚度等因素有关。冲孔件在孔与孔之间、孔与冲裁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小。
在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冲裁件内外形的经济精度不高于GB1800-79 IT11级。冲裁件的断面粗糙度一般在25微米以上。本章前节叙述如何处理零件输入尺寸时,我们看到输出的处理结果已经给出了冲裁件的尺寸精度,从而可以直接做出这方面的工艺性判断。
冲裁件工艺性判别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但是往往只对少数形状特殊的冲裁件才需要作出这种判别。例如一个冲裁件不具有小孔时就不需要进行最小冲孔直径的判别。在程序设计方面,只在需要进行某方面冲裁件工艺性判别时才调用功能模块中的判别程序。判别冲裁件工艺性的过程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大大简化了程序结构。
图4-6是冲裁零件工艺性判别菜单界面。
如对于图4-7所示冲裁零件,仅需判断其凸臂特征。在工艺性判别菜单(图4-7)中点取凸臂菜单项,根据程序提示输入两点,标示出凸臂最窄处,程序即计算出两点距离,并与数据库中相关工艺数据比较,得出工艺性结论。判断凸臂和窄槽冲裁工艺性的LISP程序如下:
(DEFUN C:MINB (/ p d v c) ;判别程序,表中变量为局部变量
(SETQ p (GETPOINT “第一点: ”) ;输入第一点
v (GETDIST p1 “第二点: ”) ;输入第二点,得到两点间距离
d (1 (0.8 0.9) (1.0 1.2) (1.5 2.0) (1.5 2.0)) ;判断用临界数据的系数
c (NTH mat d) ;mat为全局变量,表示材料类型,在冲裁零件输入时已定
c (IF (> thk 1) (CAR c) (CADR c));thk为全局变量,表示板料厚度,在冲裁零件输入时已定
c (* thk c) ;得到工艺性判断数据
)
(IF (>= v c) ;判断工艺性
(princ "该凸壁或窄槽可冲出") ;工艺性判断结论1
(princ "该凸壁或窄槽不可冲出") ;工艺性判断结论2
)
(princ) ;不显示函数返回值
)
冲裁件其他类型特征的工艺性判别方法也大致如此。如果冲裁零件存在多处工艺性疑问点,那么可以多次重复调用工艺性判别程序来排除疑问,明确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性。
第五节 冲裁零件的排样
排样是指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排样包括确定搭边数据和排样方案。
搭边能够保证冲裁件准确的冲切及条料的刚性。搭边可以进一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地址:
http://www.jiajingmould.com/Article/mjjs/200809/291.html